關於
簡介:
力爭上游計畫的目標主要在於希望藉由與公民團體成員協力合作,收集當地可作為採取行動依據的相關數據,進而改善水質問題。本計畫使用台灣開發製造的低價位感測器,再輔以英國研究團隊的水專家,協助市民更了解自身所處的水環境,進而做出改變。
就長期目標來說,我們希望能獲取隨時可用、開放、具連續性並足以作為採取行動依據的數據,讓該水環境之相關人等都能應用這些資訊,進而改變人類行為與水域的管理,幫助台英兩國的水質問題獲得改善。而就短期來說,我們的目標是要建立起雙邊的合作關係,並打造創新的市民科學監測機制。
本計畫團隊是個全新且獨特的網絡式連結,將社區、跨領域研究人員、商業、學生及公益團體全部結合起來,將知識分享的範疇拓展到極致。
計畫背景
水資源,具有無庸置疑的重要性。過去十年間,自然環境的破壞已經成為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風險報告中最主要的議題,其中包括極端氣候、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以及人類所引發的環境災難,這些議題已經成為2020年最可能的前五大危害項目,而水資源的災害也自2021年開始,正式被納入全球前五大衝擊風險之一[1]。預測估計,若要在2030年達成全球所有人都能擁有安全乾淨的水源,每年所需的費用高達740至1660億美金[2]。
在英國,絕大多數人都對水污染感到不滿,報章雜誌也時常可見這一類的新聞標題:「光是今年,在英格蘭與威爾斯海岸所傾倒的未處理廢水次數已達2,900次。」某國會成員提出法案,希望能降低河流附近廢水排放系統所造成的影響,而這條法案也在2021年1月15日於英國議會進行表決。2020年12月,來自公眾的壓力也讓位於約克郡的伊克利河被指定成為一條「能讓人洗澡的河川」,而當地民眾也希望此舉能成為推動國家進行「廢水排放系統全面大清理」的推手。對英國的民眾來說,改善水質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
反觀台灣,快速的工業化和經濟成長,也同樣帶來了水資源的污染。根據台灣的河流污染指數(RPI)的平均值顯示,2016年,台灣65%的河流被歸類為中度污染,35%的河流則是輕度污染[3]。儘管相較於1998年台灣環境保護署(EPA [4])的報告,污染程度已有所改善,但整體情況仍然不是很樂觀。而在英國,每年都會定期由相關政府單位進行水質抽樣檢測,但卻經常無法正確找出污染的來源為何。
儘管在法律和社會背景上有所不同,但台灣與英國同樣面對著水質問題的挑戰,也同樣有一群想要參與行動、通力合作,藉此做出改變的民眾。
計畫目標
我們的目標是透過與在地公民合作收集新的數據,並藉由分享知識及開發技術,促進英國與台灣的河川水質改善。長期目標是,我們會為兩國產出具有連續性並可操作之數據,藉由促動生活行為的改變,帶來水質的改善。而短期目標則是,建立兩國間的合作關係,並為達成長期目標展開特定地區範圍之研究。因此,我們最重要的目標是雙方並肩合作,完成以下事項:
- 運用包括說故事、社區建構分析、同理心建構分析等實用技巧,深入探討台英兩國以公民團體為基礎的永續水質監測動力何在。
- 在台英兩國的社會背景脈絡之下,找出以社區為基礎的永續水質監測之障礙與潛在負面影響為何。
- 與公民、水公司及相關監管單位協力合作,為已經發現的障礙找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 以LASS所開發之「水盒子」作為起點,雙方共同測試各種水質監測方法,並參考使用者介面設計方式,共同創造出一個收集分享水質資訊的平台雛型。
- 制定後續之工作範圍,讓我們得以達成公民持續參與改善水環境的長期目標。
我們如何達成目標
為達成上述的目標,我們將採取以下作法:
- 知識分享與協作範圍界定,舉辦線上工作坊分享經驗,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 雙邊拜訪—參與者包括英國與台灣之計畫相關人員。
- 以公民為主要角色來進行本計畫—與社區、公民團體協力共同開發合作方式,將參與程度及效益發揮至最大。
- 參與式環境監控與建立數據分析平台雛形—充分利用團隊中來自台灣與各國夥伴的技術創新能力,結合我們在公民科學方面的經驗,以及英國計畫主持人的水利專長,我們將針對水質監測方法及數據之可視化與分析解決方案,與公民團體及企業夥伴共同設計平台雛形。
- 計畫宣導—強化知識交換。